:: 說故事計畫 ::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最新動態
  • 參加辦法
  • 執行紀實分享
  • 聯絡我們

人安基金會-側錄(一)

3/17/2020

0 評論

 

人安基金會:街頭上的每一位朋友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

圖片
當逢年過節、闔家團員、歡樂慶祝之際,有一群人在暗處忍著飢寒交迫,也藏著背後故事各自不同卻都一樣的惆悵。創辦人曹慶先生在 1990 年發動義工製作愛心年夜飯,與流落街頭的朋友分享,也是促成「人安基金會」於 2002 年創立的初始點。
​
「街友,是街上的朋友。他們不是遊手好閒的『遊民』。」人安基金會公共關係暨社會資源部副組長施怡欣解釋,這是創辦人對他們服務對象的稱呼,也是一種想扭轉社會觀感的方式。整天在公園閒晃、沒事手拿酒瓶、衣著髒亂不整等,是普遍大眾對街友的印象,而這些印象也反映出大眾認為,會「淪落」至此的人,一定是「好吃懶做」、「不事生產」才會變得如此。
不過,事實上,這些標籤都相當平面,也只是眾多街友們的冰山一角。而這樣的刻板印象,對街友來說不但不公平,也是人安基金會在進行捐募時相當大的阻礙。人安基金會表示,他們服務的對象每個人的外貌呈現都不盡相同,會成爲街友的原因更是大不一。

施怡欣說:「我們想改變這樣的刻板印象。」

唯有讓大眾更瞭解人安基金會的服務對象是哪一群人、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、他們其實有著和大家類似的人生故事,才會讓大眾主動關注、幫助街友與社會邊緣人。「所以,我們才會報名『說故事計畫』。」人安基金會盼望將基金會與服務對象的故事,完整地、好好地說給大眾聽。
圖片

不讓複雜的資訊阻礙募款的任何機會

   經過分析之後發現,人安基金會的優勢為服務據點眾多、既有商品(地瓜媽媽車)已成熟,不過人力不足、募款困難、品牌連結性不強、商品缺少線上購買通路,是人安基金會最需要突破的困境。因此,我們以寒士以及地瓜媽媽為切點,具「故事性」容吸引觀看閱讀,對一般大眾來說也較具「熟悉」感。將這些故事製作成各類型的網路素材,讓基金會的故事增加曝光度,促進募款機會。
​
然而,故事百百種,要量身打造成什麼類型的內容,才會切中要害、吸引目光呢?第一季「說故事計畫」專案共同負責人 Brain 解釋,「比較複雜的東西,像是他們(人安基金會)是誰、他們(人安基金會)做什麼服務這些,懶人包是最快也最簡單的方式。」「那,動畫的話就可以再講更多、更深。」
街友與社會邊緣人(或稱寒士)、單親媽媽與婦女、提供免費飲食、地瓜媽媽車、工作轉介與輔導,像鍵入關鍵字一樣,化作一頁頁懶人包,一目了然告訴大眾「人安基金會在做什麼?」;而為什麼有這麼多寒士?寒士是如何成為流落街頭之友?人安基金會服務的歷程,則透過動畫更深入、仔細且生動地講述。

​以人安基金會來說,相對而言資訊量較龐雜的單位相關資訊,化製成篇幅短小、簡單扼要的圖像式懶人包,再以生動的動畫畫龍點睛,就能將基金會的輪廓描繪得更明顯清晰。
​

真實紀錄:忙碌的站長、奮鬥每一天的地瓜媽媽、寒士心聲

而這些還只是故事的上半部。另一位第一季「說故事計畫」專案共同負責人 Peggy 補充,「紀錄真實情況也非常重要。」Peggy 和團隊到人安基金會基隆平安站待了一天,跟著平安站站長周泉宥「實地演練」人安基金會的運作。早晨的市場義賣、中午的寒士免費飯時發放、不定期的物資運送、開發各種可能的募款來源等等,從旁拍攝、記錄站長從早到晚幾乎無一刻休息的忙碌一天。

團隊同時也跟著周站長探訪服務對象的地瓜媽媽。日正當中,體感溫度40度的烈陽之下,地瓜媽媽推著比氣溫更燒熱的烤爐,烘烤著一顆顆金黃色的地瓜。施怡欣解釋,一開始是發現服務的寒士當中,單親媽媽或是孤立無援婦女佔了不少部分,要兼顧小孩與工作,工時與工作內容的彈性與簡便性就十分重要。

地瓜車有一套固定的SOP流程,地瓜維持在一定的溫度、外表出現哪些表徵就是完成烘烤等,都非常好上手。另外,地瓜媽媽們可以自主決定什麼時候推車出去賣地瓜,人安基金會只從旁輔導哪些時間、地點會「賣比較好」,這樣的彈性,讓地瓜媽媽們多了餘裕照顧孩子,也讓她們多了「掌握工作、掌握生活」的自信感。周站長補充,基隆平安站曾經輔導一位印尼籍的媽媽,在販售地瓜的一年期間,她透過與客人交流、買賣小生意,攢到基本立足的生活基金,更拾回從前難以獲得的自信心,之後也順利進入公司就職。

繼續閱讀 人安基金會-側錄(二) >>>

0 評論



發表回覆。

    文章

    全部
    1.前言概念篇
    2.設定目標
    3.內容製作
    人安基金會 側錄 (一)
    人安基金會 側錄 (二)

    RSS 訂閱

圖片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最新動態
  • 參加辦法
  • 執行紀實分享
  • 聯絡我們